“用手上最細膩最柔軟的掌丘這個部位沾上摻有銀泥的色漆,再輕輕地均勻地拍打在器物表面上,讓器物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帶有金屬光澤且令人賞心悅目的明亮艷麗的色澤。這種上色方法,我們稱之為‘薄料’。”
脫胎漆器行業協會陳天灨會長的漆藝工作室里,迎來兩位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他們就是張國立與楊瀾。2022年12月20日,《新生萬物》節目組來到陳天灨工作室,拍攝記錄一場別開生面的福州脫胎漆器工藝薄料技藝制作的過程,探尋福州脫胎漆器背后的百年故事。在拍攝薄料技藝之前,節目組還到訪許德越及邱享銘二位老師工作室拍攝了赤寶砂和金蟲的制作工藝,以及到訪胡文平老師工作室拍攝了地底制作工藝。

這次,楊瀾、張國立與兩位設計師一起來到陳天灨工作室,以分組比賽的形式,向陳天灨會長討教福州脫胎漆器的薄料技藝。陳天灨會長在教授四人薄料髹飾技藝的同時,還訴說了福州脫胎漆器的發展的歷史淵源與近代發展的數十年起伏。
陳天灨會長見證了福州脫胎漆器80、90年代的如日中天;見證了90年代末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福州脫胎漆器逐漸走向下坡路;見證了2004年福州脫胎漆器廠的落幕;見證了2006年,福州脫胎漆器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立福州漆藝保護基地,乃至后來脫胎漆器行業協會的成立,直到今天。
作為脫胎漆器行業協會的會長,陳天灨對行業協會的發展有著三大清晰的目標。一是要保護好、傳承好,有了傳承才能發展。協會將組織更多的漆藝人到藝術院校授課,分享從事漆藝創作的經驗,提升在校學生的漆藝水平,同時配合小學進行漆藝進校園的活動,讓小朋友從小就了解大漆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也能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發掘和培養更多的后繼人才。
二是進一步增加脫胎漆器行業協會的會員人數。現在行業協會正式會員大概有300人,未來還要吸收更多人才加入協會這個大家庭,做大做強漆產業。協會也會盡可能地創造更多的條件,比如:組織會員到各地參觀學習,提升技藝;讓會員多參加各類的比賽,在競賽中獲得名次,然后推薦優秀的年輕漆藝從業人員到各藝術院校及非遺班學習培訓。
三是要讓福州漆藝的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協會會配合政府舉辦各種展會,特別是到北上廣等有影響力的地方舉辦福州漆藝展,讓更多的人看到漆藝的魅力。協會還會通過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網絡傳播渠道宣傳大漆文化,了解大漆文化,愛上大漆藝術!
《新生萬物》節目組的探訪體驗,對福州脫胎漆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遇。對于漆藝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因為熱愛,所以堅守。通過節目在漆藝的深度內容展現和對技藝煥新的創造,提升脫胎漆器的宣傳與影響,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漆藝,并加入傳承漆藝的隊伍中來。


藝術家簡介

陳天灨,男,1978年畢業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漆畫專業,1985年進修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長期在福州市第一脫胎漆器廠從事漆藝設計制作,有較多的漆藝作品參加全國各類美展并獲獎,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漆專委會副主任,全國漆藝傳承發展聯盟副主席,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工藝美院客座教授,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客座教授,福州市脫胎漆器行業協會會長,福州市特級名藝人。
藝術家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