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討會現場藝術家袁文彬先生和嘉賓合影留念


研討會現場哲學家、藝術批評家發言文稿(第一期):榮劍、殷雙喜、趙士林

▲本次策展人、著名藝術批評家,北京錦都藝術中心董事長、藝術總監榮劍先生致辭

袁文彬《榮劍先生》
60x60cm
布面油畫
2023
榮劍:
今天下午舉行關于袁文彬哲學問題的學術研討會,我們邀請了哲學家和藝術批評家共同出場,就袁文彬這個展覽所提出的哲學問題進行探討。我期待這個展覽成為一個藝術史的事件,為什么這么說?是基于類似的事件以前沒有發生過,那么它可能具有藝術史上的意義。今天的研討會能否在后來被人們不斷提到,取決于今天與會者的發言水平。至少在這個活動以前,就一個藝術家的展覽而進行藝術與哲學的對話,還從來沒有過,因此,我對今天的研討會抱有很高的期待。
今天參加研討會的哲學家代表有:趙士林先生,何懷宏先生,黃裕生先生,夏可君先生,胡赳赳先生,周濂先生;藝術批評家代表有:殷雙喜先生,呂澎先生,李公明先生,王春辰先生,高嶺先生,楊衛先生,范曉楠女士,杜曦云先生。我要向他們今天參加研討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先談一談做這個展覽的基本設想,為此我寫了一個簡短的前言,主題是藝術期待哲學的介入或審判,審判這個詞來自于阿瑟·丹托的一篇文章,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兩個藝術史的事件, 第一個事件是丹托在一個展覽會上看到了一個裝置,裝置桌子上面擺了很多書,這些書都是來自一些著名的哲學家,丹托當時提出的問題是,藝術家把哲學家的著作放置在他作品的臺面上,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對哲學家的一種尊重?還是說哲學的著作只是一個作品的擺件而已?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涉及到藝術如何來看待哲學,它的立場和態度究竟是什么?
第二個事件是安迪·沃霍爾那個著名“布里洛盒子”。對阿瑟·丹托來講,安迪·沃霍爾的布里洛盒子與超市所購買的布里洛盒子看上去高度類似,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為什么安迪·沃霍爾的布里洛盒子是藝術品,而超市的布里諾的盒子卻不是藝術品?藝術品與非藝術品之間的界限,究竟由誰來確定?這就是哲學問題。對藝術的解釋權應該由誰來掌控?我覺得阿瑟·丹托對自己是有一個期許,就是認為解釋藝術的權利不是藝術家,而是哲學家。阿瑟·丹托是美國著名的分析哲學家,他曾經擔任過美國哲學學會的主席,也擔任過藝術學會的主席。這兩個顯赫的身份表明,他在哲學和藝術領域都具有權威地位。一方面,他在解釋布里洛盒子是不是藝術品的時候,把權利授予了哲學家,同時,他又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在展覽前言里提到的“沒有藝術的哲學,還能不能成為哲學的”的問題?問題很精彩,要看看中國哲學家是如何回應的。


我在邀請哲學家來參加這個會時,陳嘉映老師和黃裕生老師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我表達了他們對藝術的一種隔閡,從我觀察角度來看,在中國現當代藝術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哲學家實際上是缺位的,只有少數像夏可君這樣的哲學老師參與到藝術的理論與實踐中,大多數非常優秀的哲學家,實際上是對波瀾壯闊的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保持著一個相當遠的距離。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藝術的發展如果沒有借助于哲學的推動究竟能夠達到一個什么高度?第二個問題是,如果說我們的哲學家長期忽視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所提供的經驗,他們的理論建構就很可能是不完滿的。我們很清楚康德三大批判的重要性,《判斷力批判》涉及到了藝術的批判。黑格爾的理論建構也具有同樣的訴求,他關于宗教、哲學、藝術的敘述,是作為絕對理性發展的三個必要階段,沒有經過藝術這個階段,絕對理性是不能完成自我實現的。
我今天談這些話是要強調哲學和藝術的關系,兩者的關系既古老又非常復雜。我借用阿瑟·丹托的話來指出這一點,他研究西方藝術是從柏拉圖開始。柏拉圖關于哲學王的看法是強調人類生活在一個非常深的洞窟里面,人們是通過外面的光投射到洞壁之后對世界本質有所了解,藝術可能就是這一束光,真正要洞察世界的本質,只有哲學才能完成,哲學家就是哲學王。柏拉圖的理論現在已經成為哲學史的常識了,但是,對于中國的哲學家和藝術家們來說,關于哲學和藝術的關系的認識似乎還沒有充分展開,尤其是中國哲學家和西方哲學家之間,就認識哲學和藝術的關系而言,還是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差距。海德格爾就寫過非常精彩的藝術批評,他認為個人的存在主義的最后實現,就是一種詩意的存在。他在評論梵高畫的一雙靴子,從這雙靴子上想象到的是一個農夫的希望,是對大地的聯系。如此聯想完全超出了一般性藝術批評,而是把藝術批評上升到存在主義的哲學高度上。總之,我覺得藝術和哲學的關系,需要分析,需要做出一些解釋,哲學與藝術互相缺位的情況,應當被改變。

袁文彬《海德格爾》
60x60cm
布面油畫
2020
我們今天借助于袁文彬老師這個展覽試圖突破哲學和藝術之間的瓶頸來打通兩者的關系,我們是期待藝術家,藝術批評家和哲學家舉行深度對話,借助于今天這個平臺,借助于袁老師這個展覽,構建一個藝術史事件,這是我對于今天這個展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期待。
袁老師他剛才已經對今天的展覽作品進行了導覽。我最早接觸他的作品,是他畫的海德格爾肖像,很生動,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藝術家能夠把哲學家的外在形象表達出來,不在于他僅僅掌握一種繪畫技術,而是說這個藝術家本身具備了一種哲學素質,他對哲學有感覺,在有感覺的前提下,才可能把它表達出來。哲學家在解讀藝術家的作品時,存在著解釋上的困惑。這涉及到藝術家如何來呈現他的哲學問題?哲學是高度抽象的一個話語體系,沒有形象性,它是通過概念、推理和理論的表述來構成一個敘事系統,進而闡釋對世界的看法。藝術家表達他的哲學觀念,當然是通過形象、通過故事、通過敘事。藝術家之所以把這個展覽確定為一個“虎兔寓言”,有來自于他童年的記憶和啟示,他早年在廟里所求到的一個揭語,對他后來的創作構成了一種影響、一種暗示或一種寓言。因此,他構想的虎兔寓言究竟有什么哲學含義,他有自己的理解。對于我們觀眾來講,我們有我們的理解,觀眾未必一定跟著藝術家的思路來閱讀他的作品。這是一個雙向的閱讀過程,包括哲學家與藝術批評家的對話。今天這個展覽,藝術家是要表達兩個重要的年份,一個是兔年,一個是虎年,這兩個年份既對藝術家有重要意義,也是國家的兩個重要的時間之窗,在這個兩個年頭里發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情。面對這些繪畫作品,你會感受到藝術家在思考和表達發生在虎兔之年的這些重大事件,藝術家有觀察世界和表達世界的獨特方式和哲學問題意識。舉行今天的研討會,不見得是要充分理解或闡釋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和他提出的哲學問題,重要的是他的虎兔寓言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啟示,藝術或藝術家提出的時代關切,究竟應該在何種理論層面——哲學、社會學或歷史學——得到應有的回應。
我先做這些鋪墊,下面請哲學家和藝術批評家們發言。

▲ 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殷雙喜先生發言
殷雙喜:
藝術和哲學是這些年來我們在美術學院藝術史教學中回避不了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很早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20世紀很多哲學家對藝術保持著高度的關注。這些哲學家似乎都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通過藝術來進行哲學的探討,或是通過哲學來介入藝術分析。剛才榮劍提到了海德格爾對梵高的贊賞,但是后半節你沒有說,就是海德格爾對梵高的《農婦的鞋》講的一段話,后來受到藝術史家夏皮羅的尖銳批評,而且有一個很激烈的討論。夏皮羅作為藝術史家覺得海德格爾對梵高的解釋有很大的主觀性,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就提出一個問題——哲學家如何理解藝術。一種是現象學的解釋,而藝術史家對藝術的理解是一種實證主義。夏皮羅覺得海德格爾講的是自己對這雙鞋的認知,而這雙鞋不一定是農婦的,它可能就是藝術家自身生活的一種表現。這里頭涉及到一個可能的存在和事實的存在,也就是說“事件”和“事實”是不同的。這樣的討論包括丹托對安迪-沃霍爾的高度欣賞。特別是還有再往前法國哲學家薩特對賈科梅蒂雕塑的一種特別的討論,作為支撐自己的存在主義的一個案例。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丹托涉及到的“藝術終結論”一會兒春辰可以講的更好。但是從黑格爾開始拿藝術說事兒,大概的意思是藝術是第一階段,到后來就轉向哲學,進一步轉向為宗教。

袁文彬《雙喜先生》
33x33cm
水墨
2023
這種藝術終結論一直到丹托這里。丹托說終結不是消亡。丹托認為藝術有三個階段:古典階段、現代階段、后現代階段,這么一個大的藝術史分期,他認為古典階段的代表是黑格爾,現代階段的代表是格林伯格,而他的思想是后現代時期的代表。今天能夠跟各位哲學家見面,我特別愿意向你們學習,多聽聽各位的意見。
我簡要說一下我對袁文彬的理解,袁文彬在我們中央美院油畫系研修過,他早期的畫很早就體現出對社會現象,特別是對流行文化的敏感,他畫那個麥當勞,畫麥當勞門口的椅子和麥當勞的形象,他對流行文化和時尚十分敏感。上次我去天津美院看了他的展覽,他畫了普京、特朗普,畫政治人物和世界大事。我覺得這一類藝術家,也是一種社會性的主題性繪畫藝術家,他跟我們理解的當前那種國家主題性創作不同。他心目中有自己的主題,也就是哪些東西在他看來可能對人生、社會,對生活是有價值意義的,他感興趣。所以最近這些年來他對肖像畫做了大量的探索,我們在展覽中看到他畫的哲學家名人肖像,桌子上又放了我們這些人的肖像,我覺得這不是他的游戲之作。我們可以看出他通過肖像對人的內心思想的一種興趣。藝術家能不能用畫筆直探人心?這個東西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他和文學家對人心人性的刻畫,是不一樣、藝術家的這種具體性,個體性跟我們哲學的宏觀的概括不同,就是千千萬萬個體,他們形成一種宏觀的整體的人類圖景,個性雖有差異,但有沒有一種統一的內在邏輯性?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是否就像黑格爾說的“絕對精神”在運行。我覺得袁文彬從畫家的角度以一種形象的方式來切入。他畫了很有名的周老虎,還有這個阿布拉莫維奇和布雷,布雷是阿布早年的情人。這張畫可能各位哲學家還不太熟悉,我簡單的介紹一下畫的背景。阿布是當代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父親對她的管理特別嚴,她有極強的叛逆性。用自己的行為藝術在西方世界掀起軒然大波,烏雷是他的情人。后來兩個人分手,他們曾經做了一個行為藝術。兩個人從長城的兩端向中間走,最后會合。阿布后來在美國的大型個展上靜坐,她沒有想到烏雷悄悄地進來,坐在她的對面。這個時候,烏雷跟他都已是老人,兩個人不說話的對視,咱們說和解也好,再重逢也好。袁文彬畫他們兩人的頭發邊在一起,我覺得是袁文斌的創造就是畫出了那種又斷又聯的關系。就是說幾十年不見,但心理上仍然是相連的。

袁文彬《周老虎》
120x200cm
布面油畫
2011
周老虎這個事兒大家知道,涉及到圖像與真實的問題。周老虎本名周正龍,他是陜西鎮平人,2007年他聲稱自己用數碼相機和膠片相機拍攝到了野生華南虎,照片公開后受到網友和專家的質疑,引發巨大關注,周堅信自己看見了老虎。質疑的人說這不可能,那是擺放的一個圖片在林子里,周老虎后來因詐騙罪被判了刑,出獄后繼續上山找老虎。圖像的特征是,局部的東西可能是真實的,但整體表達的結構和解釋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在圖像的解讀過程中把自己的知識背景填充進去。比方說袁文彬畫中的和平鴿。你不附加和平鴿的和平含義,它就是兩只鳥,如果換成貓頭鷹,又會有人來解釋,他畫貓頭鷹你畫麻雀。今天我們所看見的各種物象都會被賦予的一定社會內容。在我們看到的圖像的背后,闡釋的途徑路線方法很多。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圖像闡釋泛濫的時期,有時候過度闡釋,就會顯得很怪異。我先說這么多,謝謝。

▲ 著名哲學家、李澤厚大弟子,中央民族大學哲學教授趙士林先生發言

袁文彬《趙先生》
33x33cm
水墨
2023
趙士林:
1 首先談談對榮劍導言的感受。
看了題目,我這個美學出身的覺得有些尷尬。那個題目不是針對哲學家,而是針對搞美學的。搞分析哲學的、搞西方哲學史的,完全可以不理會藝術。哲學和藝術的橋梁是美學。美學是藝術哲學,哲學對藝術的失聲,其實是美學的失職。
榮劍在導言中提到了杜尚的《泉》。我特別有興趣。達達主義代表作《泉》的意義,是它開創性地制造了藝術和現實的零距離,顛覆了藝術史。因此被稱為“反藝術”。盡管傳統藝術不能說灰飛煙滅,但已受到質疑、沖擊和挑戰。如果說這是一場藝術的危機,那么它恰好需要哲學來救場。如果沒有哲學視野。《泉》的堂而皇之的登場,只能解釋為藝術直接消融于現實中,藝術自身消亡了,(或者更準確地說,傳統藝術成為歷史,成為博物館的文物。)
杜尚的《泉》當然是對安格爾的《泉》的顛覆。如同他給蒙娜麗莎畫上胡須是對達芬奇代表的文藝復興經典的褻瀆式否定,走下樓梯的女人是主體意識對客體具象的否定。都是對傳統的古典美的清算。
藝術家們會說,杜尚的劃時代貢獻是,他令藝術走出了藝術,藝術史的殿堂坍塌了。但是,出自哲學視野的闡釋是:杜尚沒有消滅藝術,也沒有顛覆藝術史,而是轉換或開辟了藝術的另一個維度。
(人們會問,從現實中拿來藝術,將現實理解為藝術,現實自身就是藝術。那么藝術和現實的關系這個伴隨著藝術的誕生而誕生的古老問題被解構了?沒有,從美學的角度看,其實就是轉換一個維度。轉換人們對藝術和現實傳統關系的理解,賦予藝術也賦予現實全新的意味。)

這個轉換有三層含義:
第一是它的前瞻性。最富顛覆性的杜尚所代表的達達主義以及其他一些先鋒藝術、實驗藝術又是最富于哲學意味的藝術現象。它們的哲學意味在于開辟了新的富于前瞻性的審美維度,審美客體抹平藝術和現實也就是審美主體抹平趣味的雅和俗,高和低。
藝術在迎接一個大眾時代。
第二是它的雙向的時代嘲諷。
從藝術本質看,不經藝術家的任何藝匠經營,直接將現實生活中的物件兒定性為藝術品。這藝術品不是藝術家的創造,而是藝術家的詮釋。或者說將詮釋當成了創造。這與其說是藝術家對現實的敬畏謙卑親和,不如說是藝術家對藝術的一種祛魅,一種嘲諷。
從審美趣味看也可以說它是嘲弄工業時代人們的狂熱盲目的物質主義膜拜。小便器儼然成為藝術品。人們將小便器崇拜成了藝術品,其實是諷刺了對工業產品的畸形迷戀。
第三是政治抗議。
這當然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從社會學的角度考察,達達是工業化帶來的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的藝術反饋,是世界大戰人類空前慘劇刺激了藝術家的獨到思考,)藝術和現實關系的顛覆作為藝術抗議同時是某種政治抗議。正如達達主義者喬治·里貝蒙-德賽恩說:“我們知道達達主義對政治的態度,它用筆摧毀后者,忽視后者。這場運動反抗各種權力,支持各種自由。”
(社會學的意義之外,就藝術史自身來說,達達等現代派的應運而生喚醒了新的感受,刷新了舊的傳統,創新要求令藝術溢出了藝術,走出藝術的傳統藩籬。藝術不再獨居一個殿堂,而是開放了天地。從藝術就在身邊,就在萬物,走向藝術就是身邊,就是萬物。)
如果再切入藝術和藝術家的角度,那么杜尚的顛覆可以說是沒有藝術的藝術家,無需藝術的藝術家。
或許,貢布里希是對的:“根本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
(總之,用查拉在《達達主義宣言》(1918)里的話說,就是:“進行徹底的清洗……”)
這里我要強調的是,達達主義乃至其他先鋒實驗現代藝術流派只能產生于西方。它是一種全息的文化運動的一個側面。它和尼采叔本華存在主義哲學等構成一個共生的有機的文化圖景。
鮑桑葵在他的《美學史》中說東方人的審美意識缺乏思辨深度。我深以為然。我想這是我們的傳統藝術史陳陳相因的深層哲學原因。但西方藝術不斷創新,異彩紛呈,還有個文化氣質、文化模式問題。西方藝術的發展有浮士德精神的底色,中國藝術史則是一個平面的循環。
然而,杜尚的達達主義也好,其他現代派藝術也好,都不能真正的破壞傳統。或者說,破壞的過程同時是創造的過程。

袁文彬《榮格》
33x33cm
水墨
2023
不是摧毀,而是創新。
它使藝術永遠保持一種張力,令藝術史更加波瀾壯闊。
杜尚給蒙娜麗莎安上胡須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還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杜尚給小便池命名為《泉》之后,安格爾的《泉》還是價值連城。所有現代后現代的藝術運動,都不過是給藝術的大海增添了新的波瀾,而不是消滅了大海。
(哲學,接著西方講。藝術,也要接著西方講。
接著中國講,只有材料的意義。方法也是西方的。否則只有癡人說夢。例如那位新儒家最有思辨性的牟宗三,其亮點與其說是借康德講儒學,不如說是借儒學講康德。
因此,我贊成西體中用。)
現在,我談談袁文彬先生大作的感受。
第一,虎兔寓言這個題目起的好,也讓我想起狼和羊的寓言。
虎兔這一具有濃郁的民俗色彩的符號,有它獨特的效應:讓人直接切入這個民族文化的深處,文化的底層,甚至帶有某種文化密碼、精神圖騰的意味。
由虎兔寓言想起虎兔相逢。

袁文彬《哈貝馬斯》
33x33cm
水墨
2023
第二。文彬先生將生物鏈頂端的虎和末端的兔,和諧共生、融于一體就是個巨大的反諷。喜歡這種反諷。這種反諷當然是一種抗議。藝術若不能承擔政治抗議社會抗議的功能,其審美整體上講肯定流于猥瑣。虎兔寓言和西方現代派藝術在嘲諷和抗議這一點上倒是有某種呼應。當然。文彬先生還是以傳統的意像、符號、象征來觀察、思考、表現社會問題和時代問題。但是,也有變形,給人荒誕感。
藝術意象是多義的。無論對于審美客體還是審美主體都是這樣。文彬的虎,可以理解為迷茫、可以理解為哀嚎,可以理解為忐忑,也可以理解為躊躇,理解為抗議,理解為向往,但它確乎不是威武雄壯的虎,不是叱咤風云的虎。這就體現了某種諷刺性。
那副《庚子驚蟄》震撼了我。我不從樂觀或悲觀的角度理解它或闡釋它。我看到的就是災難、毀滅、焦灼、恐怖、混亂、慈悲、救贖等構成的世界圖景。太空背景的大白寓意猶深。由于太空背景。乍看誤以為是宇航員。但成群結隊的行進,讓你猛然想到,那是給我們復雜感受的大白。那是庚子年的形象大使。
總之,虎兔寓言是一種嘲諷。令我想起奧威爾的《動物莊園》,特別想起《動物莊園》的后期。
第三,作品觸及的畫外的問題很重要。例如周老虎。令文彬先生大作品形成了強烈的批判性。
從周老虎我想到馬保國,他們體現的是一種時代精神。他們,還有夾頭、帶魚等,是時代的寵兒。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善惡真假正邪,已經不是一般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觀察、表現、思考他們,真是臟了藝術家的筆,也臟了哲學家的筆。
但是,他們或許正是中國的后現代藝術家的絕好題材。
因為藝術家的個性追求,是對社會標準化的頑強抵抗。
《泉》是這樣,文彬先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
關于藝術家

袁文彬簡歷
1968年出生于福建上杭縣
1988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并留校任教
1996畢業于中央美院助教進修班
2007年中央美院訪問學者
現為天津美院教授、油畫系主任,中國油畫學會理事,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個展
2021年《魅力的本質-袁文彬作品巡展》天津濱海美術館
2021年《魅力的本質-袁文彬作品展》武漢美術館
2019年《得之自然-袁文彬寫生作品展》大連市美術館
2018年《眾生世相-2018袁文彬作品展》無錫鳳凰藝都美術館
《流行與經典-2018袁文彬作品展》山東半島美術館
《圖像的維度-2018袁文彬作品展》嶺南美術館
2017年《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時代》鳳凰藝都(北京)798藝術中心
2008年《五夸克—袁文彬作品展》上海多倫美術館
2007年《復式經典--袁文彬作品展》北京798圣東方藝術機構
1997年《都市人格—袁文彬作品展》福建省畫院
1994年《袁文彬油畫作品展》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重要展覽
2019年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展
“后學院”中國八大美院油畫研究展
“境現”中國當代藝術展(德國波恩)
“記憶與夢想”2015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
可見之詩-2014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
沃土中原-2014吾土吾民系列油畫邀請展
2014交互視像--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臺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2013再寫生共寫意--中國油畫名家寫生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藝術家眼中的中國-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展(深圳何香凝美術館)
第25屆亞洲藝術展(蒙古烏蘭巴托)
第四屆成都雙年展
中韓現代精銳畫家大作展(韓國首爾)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中國美術館)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選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展(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