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的作用,引領和鼓勵傳統民間文藝推陳出新,推動新時代福建民間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特舉辦此次云展覽。本期推出“弘揚匠心 致敬傳統”福建省民間文藝云展覽專題第46期——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潘驚石。

天性愛自然
潘驚石,本名林平。在投身壽山石雕刻行業后,他希望“石不驚人誓不休”,便改名驚石。潘驚石創作風格多樣,對傳統印鈕雕得心應手,更是將俏色運用得出神入化。以一蟲豸立于大千世界之一角,國畫留白的意蘊躍然石上,營造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意境。
潘驚石天性愛自然,自由灑脫。在從業壽山石雕刻前,他做過諸多嘗試,輾轉于各個職業與愛好中,甚至獲得過他人眼中的“鐵飯碗”。但他并不拘于此,骨子里的那份向往促使他去追求自己所真正熱愛的。而壽山石,正是他的“適逢其會”。

《瓦當蜥蜴》
潘驚石說:“喜歡花卉盆景是我與生俱來的。”他不擅于與人打交道,喜于流連于花鳥蟲魚之間,常常“對著一株草發呆,半天后就有了靈感”??梢哉f,花鳥蟲魚是他壽山石雕創作的靈感繆斯。不論是現實里的花鳥魚蟲,還是古籍中的奇珍異獸,都常常出現于他的作品之中。

《環頸蜥》

《山海經——酸與》
潘驚石的作品風格多樣,文化內涵豐富,尤其精于俏色石雕。俏色之下,一藐小之物,便使物象妙趣橫生,將生命的張力拉滿。所謂留白之法,“大道至簡”。如美學家宗白華所言:“空白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后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迸梭@石此法,更是使其作品呈現出大氣之局,頗具韻味。
潘驚石說:“我視壽山石為一種天賜瑰寶,是世間萬物中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我對手中的每一塊材料,都抱有極大的虔敬。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刻刀感恩大自然,傳達‘善待生靈,呵護生命’的理念?!币缘稙楣P,筆下生花,他使生命的律動于作品中熠熠生輝。
從零開始
“你要來,就從零開始。”這是潘驚石的老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建熙在收他為徒時所說的一句話,他至今謹記于心。在陳建熙的傾囊相授下,潘驚石不僅在技藝上的學習收獲頗豐,更是在職業生涯的發展與人生的思辨上得到了引導和助推。
潘驚石總是不斷“從零開始”。從古獸印鈕,到賦予印鈕更多的文化內涵;再到回歸壽山石本身,關注作品的俏色;最后再到對作品進行現實主義的探索。他總是勇于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在理解創作本質的基礎上,不斷跳脫窠臼,謀變創新。“零平”便是他為自己重新擬的落款,希望自己“能夠從‘零’開始?!?/p>
印鈕階段


在20世紀90年代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潘驚石學習臨摹書上的古代印鈕,創作了廣獲好評的印鈕作品。
融入更多的文化內涵階段



1998年,潘驚石嘗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印鈕作品中,賦予作品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并開始不拘泥于印鈕雕刻。
俏色階段



后來,潘驚石又將目光轉向了俏色巧雕階段,并將自己對花鳥蟲魚的熱愛融入其中,亦創作了一大批享譽盛名的作品。
現實主義探索階段



在這個階段,潘驚石嘗試對作品進行現實主義的探索,賦予壽山石當代性。
“有些時候,弄出一個新的作品形式,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個人全力以赴地專門思考怎么創新,大概一輩子也沒幾次成功?!迸梭@石說,“但從我的經驗來說,這種冥思苦想也得不到的靈感,在自己的愛好里可能很容易就得到了。我們說繼承傳統,但是不是要大家用古代人的概念綁架自己??坛鰜淼臇|西,作為一個現代人,自己要先覺得好玩,要覺得能適合我們自己這個時代文人的氣質,在創新的時候,這種合適也很重要?!?/p>
傳承發展
潘驚石雖醉心自然與創作,但仍不忘傳承的使命:“我現在所做的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一如往常地做好傳承工作,我是福建壽山石雕技藝非遺傳承人,所以我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傳授技藝和院校授課的工作;第二件就是把我太多的想法變成一件件我滿意的作品。”他通過策劃、參與相關展覽,創辦工作室帶徒,前往社會上授課等多種形式,為傳承與推廣壽山石文化貢獻力量。






潘驚石參加各大展覽
尤其是潘驚石創辦的“鳳山雅集”系列展覽?!傍P山雅集”本是潘驚石與徒弟們的聚會,師徒帶著自己的作品赴會交流談論。漸漸地,這種聚會升級成了一種面向社會的展覽,將壽山石文化推廣至廣大人民群眾。在潘驚石的組織下,“鳳山雅集”先后在福州、上海、香港、深圳、廈門等多地舉辦展覽。
潘驚石說:“展覽讓普通人認識了壽山石雕,認識了壽山石雕不同的技藝,除了石種、石材、創作的題材,還有它的審美導向,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只有通過不斷的展覽,走出福州去宣傳壽山石文化,然后使大家慢慢都認識壽山石。雖然這個展覽也不差我們鳳山雅集,也已經有很多人辦展覽,但是每個人的圈子都不一樣,所以通過這個展覽,會讓大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壽山石文化。壽山石文化,實際上它就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
除展覽外,潘驚石還創辦工作室,并以此進行帶徒授藝。潘驚石工作室自1993年成立以來,以傳、幫、帶等方式培養專業人才200余人,其弟子成為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獲得過諸多榮譽與獎項。潘驚石還在三明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等多所院校組建工作室進行授課,為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潘驚石工作室

《瓦當蜥蜴》

《常曦沐月》

《輪回·出塵》

《輪回·高潔》

《輪回·爭鳴》

《向日葵》
主要藝術榮譽
2000年,作品《石破天驚》獲國家輕工業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2001年,作品《昆蟲記——2001》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1年12月,作品《五毒避邪圖》獲“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2011年,在“首屆福建省工藝品雕刻(壽山石雕)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特等獎;
2013年5月,作品《十二生肖(套章)》獲第七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