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作品是以壽山石中的黃巢洞石為材質,它色澤豐富,主要以紅黃白三種顏色。以童年喂雞的農家生活場景為題材,采用圓雕、鏤空雕、浮雕和薄意等多種技法于一體,因材施藝。
主題的紅黃部分用圓雕技法雕刻五個天真活潑、無拘無束的頑童,他們圍繞在雞籠旁或趴、或坐、或站,有的手執長竹枝撩撥雞籠,挑逗毛茸茸的雛雞,有的手抓著一把小米在喂食小雞,有的雙手托腮在靜靜地觀察著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一只圓潤豐滿的母雞口銜谷穗,正扭過頭喂哺依偎在身旁的雞崽,一只條蟲惹來兩只小雞在爭相啄食,還有被那小頑童驚擾了,探頭探腦鉆出籠子的小雛雞,和正專心致志覓食啄花的小雞崽……
孩子們神態各異,天真爛漫的童趣讓人忍俊不禁、憐愛歡喜之情溢于石上,白色的部分用鏤空雕技法雕刻一個竹藤編織的雞籠,上面站著兩只驚慌失措的小雞,黃色的部分用圓雕和高浮雕技法將雞的體態、動態雕刻得婉轉自然、生動立體、維俏維妙、栩栩如生,還將遍繞籬邊的滿地黃菊用淺浮雕的技法唯美地表現出來,花枝委婉而曼妙,仿佛陽光照射下發出的閃閃金光,直逼人聯想“秋日融融小院樂”的景象。
藝術是情感的外化,是精神的一種外延,細觀整件作品,讓觀賞者有一種親近大自然,又喚起兒時的回憶,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童年的往事猶如一顆顆鑲嵌的珍珠,永遠不會被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