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主題美術創作中的審美啟迪與價值意蘊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炫妤
紅色主題美術創作是藝術家們利用現實主義手法,對近現代中國各歷史時期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生動再現,既富有突出的藝術性和審美性,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紅色主題美術作品承載著革命黨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追求。通過欣賞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我們能夠在感官的刺激下切身感受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于潛移默化中涵養品格、堅定信念,能給人予審美啟迪并有著豐厚深刻的價值意蘊。
——鮮活的藝術感染力。在各種文藝形式中,美術作品憑借著直觀性的特點,成為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為廣泛的藝術形式之一。紅色主題美術作品通過濃厚的顏色運用、巧妙的構圖布局以及深刻的角色塑造,不僅生動展現了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還描繪出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慷慨就義的崇高品格。這些作品根植于現實主義的深厚土壤,始終堅持以最生動、最直觀的藝術語言,觸動觀眾的心靈,使他們在觀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深深喜愛上這些充滿力量的紅色文化瑰寶。如閩籍畫家盧志強教授創作的中國畫《繡紅旗》,以鮮艷的五星紅旗、微弱的燭光、昏暗的牢室,生動表現了江姐和她的戰友在新中國即將成立時在渣滓洞里繡紅旗的那感人的一刻,作品突破了模式化的束縛,充分表現了革命先輩憧憬美好新中國、矢志不渝的堅貞情操。

《繡紅旗》 盧志強
——獨特的文化感召力。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革命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來源。紅色主題美術作品既充分還原當時的歷史事件,讓受眾仿佛穿越時空,沉浸于濃厚的歷史氛圍之中,又巧妙地融合了當今的時代特色、文化景觀及民俗風情,既接地氣又充滿靈性,拉近了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對紅色文化的認同與傳揚的熱情,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歸屬感。紅色主題美術作品與場館建設相結合,如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解放福建》半景畫館,生動藝術地再現了1949年解放福州、廈門海陸戰爭的激烈戰斗場面,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表現力,讓觀眾在游覽中就能親身體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如三坊七巷林覺民?冰心故居推出AR體驗和紅色文創產品,更是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讓紅色文化以新穎、時尚的方式走進他們的世界;而在校園環境中的巧妙運用,如福建師大舉辦“美術作品中的黨史”等主題展覽,則如同春風化雨,無聲地滋潤青年學子的心靈,讓遠大的理想信念在校園內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深刻的思想感化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一幅幅以紅色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美術作品,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民族道德與民族精神,更能化身為生動的榜樣力量,在教育新人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李豫閩、王裕亮、李旭東創作的《綠色豐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將繪畫作品與歷史文本緊密結合,以還原具體真實信的圖像,真實還原了谷文昌造福一方、將不毛之地改造成人民安居樂業的綠色家園的故事,生動展示了谷文昌堅定的理想信念、誠摯的為民情懷、勤政的務實作風。閩籍畫家張永海、趙勝利、文亞坤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作品將中國傳統山水畫與現代水墨寫實人物畫進行了有機結合,塑造了具有時代風采的基層黨員干部形象。這些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一方面通過細膩的描繪塑造堅守信念的時代楷模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這些時代楷模和最美奮斗者的崇高精神與高尚人格,不斷鼓舞和激勵學生奮勇拼搏;另一方面,這些作品所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也促使青年學生深刻反思個人價值,自覺地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之中,將滿腔的愛國之情與強國之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報國行動。

《綠色豐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 李豫閩 王裕亮 李旭東
總而言之,優秀的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作為中華美術文化的獨特形式之一,不僅蘊含著有鮮活的藝術感染力、獨特的文化感召力與深刻的思想感化力,還展現出強大的精神引領效能。在多元價值觀交匯的今天,我們既要鼓勵青年走進美術館和歷史紀念館,親身感受紅色經典美術作品所承載的歷史重量與藝術魅力,同時也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介,讓紅色主題美術作品跨越時空界限,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在豐富的審美體驗中獲得情感的升華與心靈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