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
美學價值
在中國文化中,孔雀以其吉祥之姿,被譽為百鳥之尊,其開屏之狀,不僅是吉祥如意的預示,更是辟邪保安的象征。
孔雀之美,乃文人墨客所鐘愛。其羽毛之華麗,姿態之優雅,流露出一股難以言喻的高貴氣質,魅力四溢。微風過處,羽毛輕搖,光影交錯,宛如水波蕩漾或樹影婆娑,此情此景,常引得詩人揮毫潑墨,以詩賦贊其美。
孔雀因其豐富的象征、美學之韻以及在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

北宋_崔白《枇杷孔雀圖》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
寓意美好
陳禮忠作品《牡丹孔雀圖》根據原石天然色彩因色取巧、因材施藝,紅色部分刻畫了一對孔雀和盛開的牡丹,灰黑色部分刻畫湖石,湖石形狀奇特,表現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機。
雄者棲于山石上,回首顧盼,尾翎徐徐展開。雌者在旁,抬頭仰望。其毛羽斑斕,與花匯成一片絢爛春光。作品難能之處在于布局繁密而不亂;富麗而不俗。
兩只孔雀刻劃線條極精細,腳爪張力十足,纖毫畢現,顯示作者極高的雕刻工底和藝術造詣。
作品寓意美好,孔雀是鳳凰在凡間的形象,是百鳥之王。清代又以孔雀翎毛為官帽的佩飾(頂戴花翎),可見孔雀的地位,另外牡丹自古是富貴的象徵,因此作品有花開富貴、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局部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吉祥圖》局部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局部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局部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牡丹孔雀圖》效果圖

陳禮忠(1968-),字冠森,福建福州人。師從馮久和大師,擅長花卉、動物,尤其精于鷹與荷花的雕刻。現為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民進福建省省委常委、文化藝術出版委員會主任。2009年至今任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2012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5年獲中宣部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016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8年獲中宣部“四個一批”全國文化名家;2018年獲中組部“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專家;2018年獲文旅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彩石雕刻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藝術品行業協會副會長、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會長。
2010年陳禮忠作品《春聲賦》被福建省委省政府選送上海世博會作為福建館“鎮館之寶”展出,此為壽山石雕作品首次登上世博會大舞臺,引起廣泛關注。出版有《中國壽山石與雕刻藝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卷》等十多部著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科研論文、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