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閩正紅》系列漆畫作品展開幕式
(葉誠/攝)
12月7日,由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閩江學院、福建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協辦的《八閩正紅》系列漆畫作品展覽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開幕。
省文化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源生,省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省文聯副主席王秋梅,省委黨史方志辦室務會議成員、副主任鐘兆云,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黃強,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劉文生,福建開放大學副校長吳建銘,省委統戰部新階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游正劼,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陳延軒,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黃坤生,福建省知聯會副監事長林志偉,閩江學院統戰部部長汪秀春,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民協漆藝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周榕清等出席開幕式。
鐘兆云在致辭中表示,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福建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工作、生活17年半的“第二故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對藝術創作來說,福建有著取之不盡的紅色文化素材。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能夠激勵大家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重新審視紅色文化的價值與藝術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福建的紅色文化與歷史,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與文化自信,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
本次展覽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展出作品作為2024年度福建省文藝發展基金《紅色耀八閩》專題漆藝創作扶持項目活動的重要內容,由藝術家周榕清創作的紅色題材系列漆畫精品19件,其中2件面積超過20平方米的巨作,其余作品的邊長均超過1.2米,氣勢恢宏,使觀眾從中獲得紅色文化的滋養與激勵,汲取紅色文化奮進力量,深刻領略從福州三坊七巷到平潭的公鐵大橋,從莆田的木蘭溪流域到泉州的晉江經驗,再到廈門的海島變遷與漳州東山的澳角新貌,以及龍巖、三明、南平、寧德等地的綠色發展與紅色故事,選取多個視角展示福建人民堅韌不拔、團結奮進、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通過不斷挖掘福建獨特地域文化特色,深刻表達《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中提及的重要理念與豐碩實踐成果,全面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前瞻性、戰略性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成就。

漆畫藝術家周榕清向各位來賓介紹創作的作品內涵
(葉誠/攝)
此外,展覽在主題和思想上呈現出創新創作活力,作者通過深入挖掘福建獨特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傳統漆畫技藝與現代藝術理念表達為一體,通過對社會變遷與個人經歷的反思,將當下生活的觀察與感悟融入作品,使其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具現實意義,反映出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和對社會責任的關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本次展覽持續至12月20日。隨后,還將陸續在莆田市群藝館、平和縣博物館及福州市鼓樓區烏山朱子祠展館展出。

紅色耀八閩(陳列于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一樓大堂) 700cm×300cm
漆畫《紅色耀八閩》不僅是福建豐富紅色文化遺產的生動展示,更是對革命精神深刻表達和傳承的藝術作品。

巷弄回聲 147cm×117cm
漆畫《巷弄回聲》是一幅深具情感與歷史深度的藝術 作品,旨在通過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三坊七巷這一 歷史文化街區與其紅色記憶交融的歲月。

海上長虹·平潭公鐵大橋 120cm×80cm
漆畫《平潭公鐵大橋》,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捕捉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美好前景,象征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進程。

木蘭溪蛻變·新生 120cm×80cm
漆畫《木蘭溪蛻變·新生》在藝術表達中展現了木蘭溪的獨特 生命力與動態美。

港灣廈門 120cm×80cm
漆畫《港灣廈門》是一幅充滿詩意與深邃意蘊的藝術作品,生動展現了廈 門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東山島風韻 120cm×80cm
漆畫《東山島風韻》這幅漆畫中不僅是一幅漆畫,更是一種 精神的象征。它讓我們看到了東山島從歷史到現代的蛻變,感受到 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堅韌與不屈。

下黨鄉韻悠長 120cm×80cm
漆畫《下黨鄉韻悠長》通過生動的色彩和獨特的材質,展示下黨脫貧攻堅、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成果。

晉江故事 120cm×80cm
漆畫《晉江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晉江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繁榮。

古田會議永放光芒 200cm×100cm
漆畫《古田會議永放光芒》

春和景明 300cm×105cm
漆畫《春和景明》的主題圍繞春天的和諧美好,畫面上繁花似錦,綠意盎然,象征著生命的復蘇與希望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