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放大鏡,微雕作品上的字跡清晰可見。
許通海向記者介紹《拼搏印跡》微雕作品。
許通海創作的《大米上的奔馳》微雕作品
東南網1月16日訊(報業集團記者 黃小英 通訊員 鄭文典 文/圖)近日,在福建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漳州市人社局選送的微雕制作技藝入選“最受歡迎的八閩絕技”。
我國微雕藝術歷史悠久。微雕技藝以其精細入微、巧奪天工的特點,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2022年,微雕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漳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長許通海通過創新微雕載體、表現形式等,將多門藝術融入微雕,賦予微雕新時代的內涵與精神力量,將這一傳統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毫厘之間頌古今
走進位于漳州古城東宋河旁的許通海大師微雕藝術館,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精美的微雕作品。創作者許通海是福建省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自幼酷愛書法,篆、隸、楷、草、行、魏等書體皆得心應手,曾多次在全國性的硬筆書法和微書比賽中獲獎。
“我向父親習得書法、雕刻等技藝,為后續研究微雕奠定了良好基礎。”許通海說,微雕是一門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藝術。在極為有限的空間里進行創作,每一次落刀都要凝神靜氣、心手合一,否則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在微雕藝術館內,一組名為《拼搏印跡》的作品令觀賞者嘖嘖稱贊。該作品由11件壽山石巨印組成,印證中國女排“十冠”奇跡。這組印章一字排開,最大者以隸書精刻女排精神的十六字金句“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其他10件按“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排列,印身分別刻制著中國女排奪冠的相關評論文章、新聞報道等內容。
“就拿這個‘弘’字來講,平均1平方厘米刻300多個漢字,全部取材于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名篇、報道?!备S許通海的腳步,記者看到,每一座石雕不僅四面可賞,且每一面都獨具匠心。石雕正面以微雕文字襯出纖勁大字,側面是女排拼搏的精彩剪影,背面刻有歷屆奪冠領隊、主教練、教練、隊員名單。排球體的印章印紐則更具代表性,其上不僅刻有歷屆奪冠的賽事名稱、時間、地點,并真實還原了奪冠之后女排隊員們在排球上的親筆簽名。
“我希望通過微雕記錄中國女排的榮光時刻,將其載入‘石’冊,讓女排精神代代相傳?!痹谠S通??磥恚瑳]有文化積淀的微雕僅僅是一門絕技,而由“技”上升到“藝”的關鍵就在于創作者注入其中的時代內涵與精神力量。
在許通海的微雕作品里,《澳門基本法》《奧林匹克憲章》《金磚揚帆》等作品都記錄著歷史性時刻,反映著新時代主題,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
傳承弘揚“福”文化
“福”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傳承千年,寓意深遠。“?!弊执碇篮玫氖潞臀铮笳髦藗冏钯|樸的心愿和期待。許通海的很多微雕作品都與“?!蔽幕嚓P。
在早期創作的微雕作品中,許通海將《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組成“福”字,傳揚“?!蔽幕H缃?,他以寓意“福壽雙全、吉祥如意”的壽山石、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華安玉為載體進行創作,讓“?!蔽幕叱鰢T、享譽世界。
華安玉向來被雕刻藝術界視為最難刻的石材,其硬度達到莫氏7以上,可在許通海的手中,硬石頭也變得“服帖”了。許通海將華安玉作為探求人文與自然和諧的重要載體,前后花費近20年時間攻克硬度極大的華安玉雕刻,為微雕創作開啟了又一種“物料革新”。
放置于館內重要位置的作品《石上華章》便是取材華安玉,這一作品包括“海上生明月”“石來運轉”“醉仙李白”“三生萬物”“馬上封侯”等精品,件件源于自然、貴在無雙,是漳州“?!蔽幕纳鷦芋w現。
“這塊石頭中心白色部分形似一個‘運’字,下有氣團,寓意‘運氣’,是天賜的一塊奇石,形似一顆壽桃,非常吉祥,象征著‘運氣石中生’。”許通海指著作品《石來運轉》介紹道,他在石頭上微刻了呂蒙正的《命運賦》與之呼應,賦予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悠遠的意境。
“接下來,我將把更富有內涵的‘?!幕谌胛⒌裰?,創作一批叫得響的作品。”許通海說,作為漳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長,他將帶領學會全身心投入到“福”文化的研究、創作中,利用漳州本地的優勢資源來進行共同創作,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閩南文化等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微雕等工藝美術形式進行傳播,用閩南文化把漳州千年古城點亮。
守正創新傳薪火
在福建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許通海創作的《道德經》微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不到10平方厘米的位置上刻著5000字道德經全文,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些字竟是雕刻在質地堅脆的紫砂壺上。
2024年,許通海開始嘗試在紫砂壺上進行微雕創作。較之在素坯上雕刻,經高溫燒結后的紫砂壺壺身光滑、質地堅脆,只要稍稍不慎,就會造成瓷質表面崩裂。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除了在材質上不拘一格,許通海還創新發展了平面微雕、立體微雕,軟微雕、硬微雕,奇石微雕,多國語種微雕等,將多門藝術融入微雕,可謂集前人之大成。
據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主任江文輝介紹,2020年10月,許通海受邀設立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許通海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室,立足該校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專業,共同打造了一套獨具職教特色的技藝傳承體系,將微雕藝術的精髓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微雕藝術傳承人。
“目前,我們學院的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多個專業都將微雕技藝融入課程,師生都是深度參與?!苯妮x說,他自己也跟隨著許通海學習微雕技藝,前不久他以許通海徒弟的身份帶領學生參加福建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夠理解微雕背后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更好地將它傳承下去?!彼f。
據介紹,許通海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室還定期舉辦主題沙龍,邀請國內外的技藝大師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與分享,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通過這些活動,微雕藝術不僅在校園內得到廣泛傳播,也在社會上引起更多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