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梅伏案創作。
楊龍梅作品《妙音天女》
東南網1月16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鄭文典 報業集團記者 李妙珠 文/圖)唐卡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珍品。
一次偶然的邂逅,楊龍梅愛上這獨具特色的繪畫形式。10多年來,她醉心傳播唐卡文化,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漳州僅有的唐卡女畫師。
楊龍梅是地地道道的漳州人,外婆和媽媽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從小耳濡目染,使得她對佛教藝術有著特別的興趣。9歲時,她開始學習素描,偶爾臨摹些觀音畫像。200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
“與唐卡的邂逅,要從2007年說起?!碑敃r,楊龍梅在書店中看到一本關于唐卡的書,從而認識了唐卡。
“與漢傳佛像的色調清淡完全不同,唐卡的濃重著色,以及豐富多彩的造型和形式,讓我沉迷其中,欲罷不能。”從此,楊龍梅開始癡迷閱讀有關唐卡的書籍,潛心琢磨研究。
當年,楊龍梅便師從尼泊爾著名唐卡畫師,系統學習尼泊爾風格和尼瓦爾風格唐卡繪畫。隨后她前往青海,師從著名唐卡畫師尕太,學習熱貢風格唐卡。
學徒生活并非楊龍梅想象的那么簡單。剛開始,師傅只讓她當小工,磨畫布、磨顏料和黃金,甚至打掃畫室?!拔耶敃r有種強烈的無奈感,我是來學畫的,怎么變成鐘點工了?”后來師傅對楊龍梅說,這是磨煉心性,希望她能沉下心來。
一段時間后,師傅讓她學習《造像度量經》,因為度量經是繪制唐卡必須嚴格遵循的唯一造像標準,佛與菩薩各部位都有嚴格的尺度,不能擅自更改。
“前期的學習十分嚴謹,打格子、小心地計算度量,還要熟悉佛與菩薩的歷史背景,掌握人物與背景圖案的布局比例?!边@些,都磨礪了楊龍梅浮躁的內心。雖然有著深厚的美術素描基礎,楊龍梅學習度量經還是花了3年時間。那段日子,她每天都宅在屋里,反復練習13個小時以上。
唐卡的繪制極為復雜,用料極其考究,繪畫顏料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以及用于過渡的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顏料,這些天然原料保證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
“繪制唐卡的材料之珍貴、作畫方式之特殊,使得唐卡歷經百年,仍能色澤明亮如初。”楊龍梅說,正是因為種種嚴格的要求,一幅寬90厘米、長120厘米的畫卷,往往需要用時數月。有些大幅唐卡甚至需要歷經多年才能完成。
雖然完成一幅唐卡作品耗時長、很辛苦,但楊龍梅卻非常享受。在她眼中,唐卡并不單單是一幅卷軸畫,而是一筆一畫都融入畫師情感的神圣作品。
學成歸來后,楊龍梅創立“得吉唐卡工作室”,開始進行唐卡繪畫創作和藏傳佛教藝術研究工作。16年來,楊龍梅累計繪制近80幅優秀唐卡作品,并開辦4次個人展覽和多次分享會。這些作品多為佛教人物,他們神態生動、形象飽滿、色彩絢麗、線條細膩嚴謹,展出時給觀眾帶去視覺上的美好感受和震撼,廣受好評。
“藏族師父給我起名‘得吉’,寓意幸福,也是藏族人民對傳承他們文化的人的肯定和祝福。我特別喜歡這個名字?!睏铨埫氛f,唐卡于她是生命中如空氣一樣的存在。她想努力以一個漢族人的身份傳承唐卡這門藝術,使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