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藝術頻道4月21日報道(傅心婕 周智軍 馮韻 通訊員 林藝山 李云雀 李鈺錚)4月20日,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福州大學舉辦"美哉非遺,育見未來"主題閱讀推廣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全民閱讀推廣有機融合。此次活動既是貫徹落實國家非遺進校園精神和福建省"文化強省"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創新探索。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陸開錦、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陳吉和十位非遺傳承人等與福州大學師生、在榕高校外籍師生1000余人共同參與本次活動。

活動現場 傅心婕攝

與會嘉賓、非遺大師與師生代表共赴文化盛宴 福州大學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書法家陳吉向福州大學捐贈了“福”“福大大福”和福大校訓“明德至誠、博學遠志”三幅代表福州大學校園文化的作品。

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代表福州大學接受陳吉老師捐贈 傅心婕攝
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黃美金、黃文勇、郭麗分別向福州大學捐贈了建盞和軟木畫作品。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向三位傳承人頒發捐贈證書。

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向黃美金頒發捐贈證書 福州大學供圖
閱讀是傳承非遺的橋梁,非遺是閱讀內容的源泉。為了促進非遺傳承與閱讀推廣的深度融合,實現文化育人,本次活動頒發了福州大學校園閱讀推廣大使、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校園推廣大使、福州大學校園閱讀推廣優秀社團等三個獎項。


獲獎嘉賓、社團與頒獎嘉賓合影留念 傅心婕攝
福州大學圖書館館長林林指出:"福州大學圖書館致力于打造一套‘文化潤心、科學啟智、思想筑魂、知識固本’的大閱讀育人生態。“本次活動推出閩人閩書系列書單,包含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科學家精神三個系列書單,共90本。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服務模式:閱讀非遺大師的人生智慧、閱讀非遺技藝的文化密碼、閱讀非遺典籍的深厚底蘊,以此實現文化傳承與立德樹人的同頻共振。

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陸開錦、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共同揭幕本次推薦書目 傅心婕攝
大學生創意集市現場,十位非遺傳承人攜書法、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浦城剪紙、泉州南派布袋戲、建窯建盞制作技藝、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髤飾技藝、軟木畫和紙上漂漆等八閩瑰寶進行技藝展演。13個校內社團也積極參與大學生閱讀創意市集,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大學生創意集市現場 傅心婕攝
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教學、故事化講述等形式生動展現了"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和"守正創新"的文化傳承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吸引了在榕多所高校的外籍師生積極參與,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看到這么集中的非遺展示,感慨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其中還有不少外籍學生踴躍向非遺大師學藝,一位參與活動的外籍學生表示:"非遺技藝中蘊含的匠心精神,是超越國界的人類共同語言。"非遺大師與國際學子的深度交流,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生動窗口。

陳吉老師與外籍師生分享書法精妙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王德星展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周冬梅展示浦城剪紙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蔡美娜展示泉州南派布袋戲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王長坤展示壽山石雕雕刻工藝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朱冰展示福州脫胎漆器髤飾技藝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郭麗展示軟木畫 福州大學供圖

非遺大師沈清華展示紙上漂漆 福州大學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陳吉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價值取向。福州大學在紀念世界讀書日期間,舉辦“非遺進校園”體驗活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大學生通過接觸非遺,可以拓寬文化視野,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與獨特價值,改變對傳統文化的“過時”認知,認識到非遺中蘊含的智慧對現代社會的啟示,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接,這種認知可轉化為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傳承責任感,從而增強文化自信的根基。大學生通過接觸非遺,還可以培養非遺傳承中“專注執著”“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工匠精神,從而樹立踏實嚴謹的學習與工作態度,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求。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北京大學教授謝冕做客福州大學嘉錫講壇,與廣大師生面對面暢談讀書與做人,用書本的厚度,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墊高自己的人生。
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向陽強調:"將非遺文化融入‘三全育人'體系,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通過‘三種精神'育人模式的創新實踐,讓學生在文化傳承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守正創新中錘煉品格修養。"
據悉,本次活動通過構建"文化體驗-經典閱讀-價值塑造"的育人閉環,探索出一條高校文化育人的新路徑,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